/ CREATIVITY

推荐 | 谈谈来自两位前Google设计师的时间术

《设计冲刺》(Sprint: Solve Big Problems and Test New Ideas in Just Five Days) 的两位小哥出新书啦。

新书 Make Time 在回家这几天迅速看完了,还是一如既往的风格:工具实用,画风可爱。

时间术 这个看起来不明觉厉的词其实来自日文版的翻译,内容倒是没有很高深,都是两位作者平时的自我管理习惯。恰好我对时间管理、专注力、效能等话题感兴趣,所以借这本书来聊一聊关于时间和精力的那点事儿。

Make Time 4-Step Framework

作者的行为模式总结下来分为4步走:Highlight->Laser->Energize->Reflect

我们平时工作和生活中,计划的方式无非是待办清单(Todo List)和目标管理(Goal Setting):

待办清单一般都是很具体详细的任务,做久了未免觉得人像个机器;

(图来自电影《小王子》)

而目标管理往往都是长期的,很考验一个人的目标拆分和进度管理能力。有时候目标设定好了,列出了一大堆计划后,总给人一种已经完成目标的错觉,而后就一直拖延怠工,导致很多目标不了了之。

记得我刚工作的时候,和小组一起讨论过如何提高工作效率。那时候我还在用 番茄工作法(Pomodoro) ,每天能完成好几件事。而一位比我早入职的同事说,工作中分心的事情太多,每天只能做1-2件事。当时我不以为然,现在渐渐体会到了相同的感觉。作者在书里也提倡类似的理念,每天计划好一块时间(60-90分钟)做最重要的1-2件事,称之为每天的 Highlight 。我们小组每天早晨开Standup Meeting的时候也是类似做法,每人基本上说今天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。

确定好每天的Highlight以后,可以显式地写下来,告诉自己要预留好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它,然后进入下一步:Laser Mode

Laser Mode就是将注意力完全放在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上,投入沉浸其中的状态,就像激光的光柱一样集中,这和我们所知的 Flow(心流) 概念非常接近。

想要达到Laser Mode或者心流状态,最难的是如何避免分心。现在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的发展真的带来太多distractions,我自己也经常感到注意力不集中,有时一边和人聊天一边看手机,经常前言不搭后语,很不喜欢这种状态。

在作者提到的许多避免分心的习惯中,我最喜欢的是A Distraction-Free Phone。我自己的经验是:

1) 把手机上几乎所有的通知都关掉

2) 微信锁屏下不提醒,只留右上角的Badge

3) 不重要的微信群mute,公众号推送mute(公众号右上角设置里)

4) 朋友圈小圆点关掉(设置->隐私里),不看一些好友的朋友圈(没有恶意,纯粹是为了防止自己刷朋友圈停不下来)

我微信关锁屏通知已经很久了,有的时候再开回来反而一点都不习惯,有时候一些消息真的不需要立马就看到并回复,看消息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,(当然也有可能是在焦虑的状态下无意识去查看。。。)只要知道自己在做更重要的事情,这种做法无可厚非。

看完书后,我又进一步对手机进行“改造”:

5) 首页清空,删除不必要的app,反正装回来很容易,不会再装代表真的不需要它

(满足看验证码,记笔记,查词典,登录账号等要求即可)

目前还没勇气把社交网络的app都删掉,但是可以明确其用途:微博看新闻,Facebook找文章看,Instagram看看好的图片,豆瓣标记一些书影音,知乎当百度知道,邮件app取消了很多订阅。我知道自己对其他社交网络的依赖远没有微信严重,所以也没有做得很彻底。有时候做得太彻底,内心的欲望会反弹。

避免分心是第一步,下一步是如何“进入状态”。这里每个人的习惯和方法都不同:有的人喜欢密闭空间,有的人喜欢开放空间;有的人需要安静,有的人需要背景音乐;有的人给自己明确的时间限制,有的人在deadline面前无动于衷……

(图片摄于威海路的WeWork)

我们可以做的是:通过观察自己,来发现什么情况下自己容易专注,有的时候需要做记录来发现。比如:我自己喜欢在咖啡厅或者其他开放空间里写文章或者做PPT,咖啡厅里放的爵士音乐不让人感到嘈杂,干1-2小时的活往往可以把最重要的部分完成。在家里经常会很懒散,躺着看电视一天就过去了,但是在咖啡厅里必须“伪装”一下认真工作,久而久之也就成了真的状态。

有人说: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。但是我自己更愿意相信,精力才是我们应当合理利用的资源。尤其是那些对我们重要的事情来说,没有效能的时间堆积并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完成,而在一个清醒、专注、有能量的状态下,事情远比预想完成得更快更好。

书里也提到了如何 Energize 的方法,我喜欢的建议是:

  1. 轻量锻炼:走路是最好最容易的锻炼方式,还可以帮助思考。

  2. 认真饮食:一句简单的建议“Eat (real) food. Not too much. Mostly plant. ” ,并且把注意力放在食物上,而不是各种屏幕上。

  3. 冥想练习:练习呼吸、觉知,更有意识,更能注意到自己的情绪。

  4. 面对面交流:和朋友面对面聊天有时候真的能量满满。

  5. 适度咖啡因:选择一天中最合适的时间摄取咖啡因。

  6. 摘掉耳机:我们的脑子里真的不需要太多声音,即使是音乐。

最后,我们需要通过 Reflection 来反思自己有没有变得更好。用科学家的态度来评估自己对于时间管理的实践效果如何:

  1. 观察自己的行为和反应

  2. 推测背后的原因

  3. 试验自己的改善方法

  4. 评估方法是否有效

比如:我观察到自己在家总是什么都不想干,我推测都是电视的锅,我试着在家里写东西的时候背对着电视,就不会边看电视边干活了,最后发现自己在家也可以专注工作,并且维持很长时间的状态。

我非常提倡对自己进行反思总结,不止是在心里,更要主动记下来,积累一段时间后可以更了解自己,也有改进的依据。作者在书里也提供了一个进行反思的日记模板,我打算定制一个专门的日历,来做定期的记录:

(对日历感兴趣的小伙伴,可以考虑一起定制,已经在接洽淘宝卖家了。。。)


以上就是对 Make Time 这本书一些粗浅的解读,更多内容大家可以去买书领略。

我觉得当作工具书看看还不错,倒不用完全照搬他们的方法。说实话,想看他们的书还有一个原因是:Jake画的插图真的太可爱了!!

(本文中很多插图来自此书的同名网站:https://maketime.blog/

两位作者一开始是Google的设计师,创造了设计冲刺方法论,在写完 Make Time 这本书后决定离开Google做专职的作家和航海家,正是对时间管理的重视让他们意识到什么事情是重要的、是迫不及待想要马上投入精力去做的。他们对自己观察了很多年之后,完全知道自己的热情和精力在哪里,最后辞职也是自然而然的结果。所以看到最后,还是有一点感动的,真心地以他们为榜样。

还有一个和作者惺惺相惜的原因是,他们在最后推荐的书单里有我看过和想看的书:

Deep Work by Cal Newport
真的是相关话题里被推荐最多的书了,作者的日计划方法我看完后一直在用。

The Power of Habit by Charles Duhigg
Habit Loop解释了人的习惯是如何形成的,我觉得对于日常生活很有帮助。

Mindset by Carol Dweck
Growth-mindset(成长型思维)也是近几年被推崇的话题吧,我自己安利得太多都不好意思了,但真的是对我影响最大的mindshift。

Sapiens by Yuval Noah Harari
《人类简史》,有很多新颖的观点,大概是最近几年被引用最多的书了。

想看的有:

The 4-hour Workweek by Tim Ferriss
一位前同事推荐的书,光看题目就觉得有吸引力,虽然知道不太现实。

Getting Things Done by David Allen
时间管理的鼻祖,后面衍生了很多GTD工具,如:Todoist, OmniFocus, Trello, Monday……

In Defense of Food by Michael Pollan
“Eat (real) food. Not too much. Mostly plant. ”这句话最早是在一门关于饮食的斯坦福MOOC上看到的,非常简单有力,没想到两位作者在书里也援引了。我想再看一下原著,顺便挖个坑,写一下最近一年关于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心得。


Plus:对时间管理专注力效能等话题感兴趣的小伙伴,可以和我讨论交流。之前写过的相关文章有:

回顾|如何用看板管理文章阅读

回顾|我的2018年都立了哪些Flag?

书单|2018年我喜欢的那些书

回顾|今年我引导了哪些工作坊?

乱想|人只有一条职业道路吗?